2025年人工智能的三大前沿关注点:通用智能、具身智能与世界模型革命
发布人:张允志  发布时间:2025-06-30   浏览次数:10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令人瞩目的进展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SoraGerminiGPT-4o等新一代大模型相继问世,国产大模型更是加速与国际大牌拉近距离。尽管未能迎来期待已久的GPT-5,这一年仍见证了AI技术应用的持续迸发,展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进入2025年,超级人工智能的边界、具身智能的发展以及大世界模型的探索将成为业界关注的重心。

超级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后的新红线

20249月,OpenAI总裁萨姆·奥尔特曼发布了一篇引起广泛讨论的文章《智能时代》,称超级人工智能(ASI)可能昭示着未来的科技方向。受牛津大学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的著作《超级智能:路径、危险、策略》的启发,ASI被定义为在几乎所有人类关注的领域都超越人类认知的智能体。这一观点引发了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策制定者的深入讨论。

博斯特罗姆在书中以猫头鹰的寓言说明了人类面对ASI的复杂心态。麻雀希望猫头鹰帮助筑巢,但又忧虑被猫头鹰吞噬的潜在风险,与当今人类对待ASI的态度何其相似。随着AGI(通用人工智能)与ASI的界限日渐清晰,提高对AI安全红线的理解已成为当务之急。例如,监管者和研讨会发现将AI安全的界限划定在ASI能有效促进对秩序与安全的深思与讨论。

具身智能:超越语言模型的未来路径

具身智能(Embodied AI)是指将AI融入机器人及其他物理实体,使其在动态环境中感知、学习及互动。该概念源自罗德尼·布鲁克斯的研究,旨在强调智能不仅是计算结果,还必须基于与物理环境的直接互动。这种智能形式避开了传统语言模型的瓶颈,进入一个更广泛的智能获取范畴。

具身智能的关键在于其智能的获取方式更接近于人类,通过感官体验获得的信息在数量与质量上远超语言模型的学习方式。这种智能的可与人类智能相媲美,但目前具身智能仍面临环境学习效率不足及仿真环境局限等难题,未来发展需探索如何克服这些挑战。

大世界模型:神秘世界的三维解码

20243月,谷歌云前人工智能负责人李飞飞创办的世界实验室正在开发能理解三维物理世界的AI模型,被称为大世界模型。这一模型不仅能处理图像和文字,还能帮用户进入虚构世界的真实场景,如《哈利·波特》的对角巷等,用于人们的创意交流与数字创作。

这一进展引发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大世界模型向解决如何令AI更好理解和认识现实困难迈出了重要一步。在Crowfunding获得2.3亿美元后,短短四个月内公司估值就超越了10亿美元,这一技术无疑将推动AI技术更适应人类的实际需求。

未来展望与社会思考

2025年,人工智能的持续演进将面临无数机遇与挑战。超级人工智能的研发、具身智能的应用及大世界模型的落地,可能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理性思考这些智能产品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深层影响。

我们必须警惕潜在的伦理风险与安全隐患,未来的技术治理体制需保障AI的安全性与可控性,使其始终为人类服务。而公众的声音与行业的规范,亦将在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平衡作用。我们期待在监督与创新交融的氛围中,推动人工智能事业的深度发展与社会的良性进步。这是每位科技工作者、从业者与使用者共同的责任,也是未来社会所需的智慧与勇气。